“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
随着“切实解决执行难”不断深化,执行工作“联而不动、动而乏力”的问题已成为制约执行工作的主要障碍。“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以破解执行工作中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之事为导向,以“一件事”视角设计应用场景、优化业务流程,打破层级界限、消除部门壁垒,加快实现从单一事项到“一件事”、从跑部门到跑政府的系统变革。
一、系统平台简介
“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应用场景,将原先分散在多个职能单位的多个协作事项汇集到“一张网络”“一个平台”,依托于浙江政务网和浙政钉平台,通过资源和业务集成,并利用网络和平台功能,将不动产、车辆、银行存款、股权查控等25项高频执行协助事项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统一发起协助事项请求,实现事项协助办理“一网通办”“一键办妥”,同时办理过程“实时可控”“全程留痕”。
该应用场景横向联通29家职能单位和金融机构,纵向贯通全区12个镇(街道),覆盖了主要的协助单位。应用场景下设6个子应用:“财产查控”场景主要应用于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股权、公积金等主要财产的查询、控制和扣划;“信息查询”场景主要应用于对被执行人的户籍、出入境、婚姻、水电气开户等非财产类登记信息的查询;“执行协控”场景主要应用于调查被执行人下落、协助控制被执行人及其名下车辆,以及限制(恢复)被执行人出入境等情形;“司法网拍”场景主要应用于查询拍卖标的物的交易税费、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等事项;“打击拒执”场景主要应用于对被执行人涉嫌拒执犯罪线索的移送和办理;“联合激励”场景主要应用于落实对诚信履行的当事人及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被执行人各项激励措施,提高联合激励的实际效果。
二、系统平台信息化创新情况
执行联动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据共享难。被执行人的身份财产信息分散,各方查证信息不对称,无法全面评判其行为特征、履行能力等。二是多跨协同差。执行过程中查人、找物、惩戒等各程序环节协同联动不足、效果不理想。三是处置效率低。财产处置通常由多部门参与,且一般为时间线性流程,若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整个财产处置程序处于停滞状态。四是惩戒不精准。信息孤岛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未能形成部门合力、精准打击。
“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应用场景的特点:一是实现协助事项办理的流程再造。原先执行人员办理执行事务需要在各协助单位之间“来回跑”“反复跑”,耗时耗力,而该应用场景通过执行事务线上办理,不仅将“人员线下跑”变为“数据线上跑”,而且可以一键并行发起多个协助事项,办事效率呈“几何式”倍增,绝大部分事项可以一日办结。二是实现协助事项办理的机制优化。原先线下的执行协作联动机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规范不足、监督乏力的问题,该应用场景的“全程留痕”“实时可控”“智能监管”特点,大大提高了执行联动的规范化水平和实际效果。三是实现应用场景功能的多向拓展。传统意义的执行协作联动机制,主要针对其他单位对法院的“单向协助”,而该应用场景不仅能实现“单向协助”,而且可以实现各单位之间的“双向”“多向”协作,功能更加全面。四是实现法院内部组织架构重塑与诉讼制度变革。原先执行工作实行“一人包案到底”“串联式办案”,办案效率低,过程不透明。通过该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推进“分段集约化办案”“并联式办案”,将法院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调整,对传统办案流程进行改造,执行工作整体质效进一步提升。
三、系统平台建设进展与成效
8月13日,该应用场景上线试运行;8月17日,区委政法委牵头召开“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应用场景运行推进会,37家职能部门参加会议,商讨《“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平台运行实施方案(实行)》,部分单位提出了修改意见;8月20日,区法院举办“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应用场景启动仪式,该应用场景正式上线运行;8月30日,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出台《“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平台运行实施方案(实行)》,明确了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及各协同单位的职责,确定了协助事项及完成时限。9月30日,区委政法委召开金融机构协调会,明确了各金融机构作为协同单位,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积极落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11月2日,奉化法院被省高院确定为执行“一件事”第二批子场景应用项目(综合治理执行难)试点法院。截止11月10日,通过该应用场景办结各类协助事项516件,绝大多数协助事项在1日内办结,期限内办结率100%,大大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
一、系统平台简介
“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应用场景,将原先分散在多个职能单位的多个协作事项汇集到“一张网络”“一个平台”,依托于浙江政务网和浙政钉平台,通过资源和业务集成,并利用网络和平台功能,将不动产、车辆、银行存款、股权查控等25项高频执行协助事项从“线下”搬到“线上”,通过执行指挥中心统一发起协助事项请求,实现事项协助办理“一网通办”“一键办妥”,同时办理过程“实时可控”“全程留痕”。
该应用场景横向联通29家职能单位和金融机构,纵向贯通全区12个镇(街道),覆盖了主要的协助单位。应用场景下设6个子应用:“财产查控”场景主要应用于对被执行人名下银行存款、不动产、车辆、股权、公积金等主要财产的查询、控制和扣划;“信息查询”场景主要应用于对被执行人的户籍、出入境、婚姻、水电气开户等非财产类登记信息的查询;“执行协控”场景主要应用于调查被执行人下落、协助控制被执行人及其名下车辆,以及限制(恢复)被执行人出入境等情形;“司法网拍”场景主要应用于查询拍卖标的物的交易税费、办理不动产过户手续等事项;“打击拒执”场景主要应用于对被执行人涉嫌拒执犯罪线索的移送和办理;“联合激励”场景主要应用于落实对诚信履行的当事人及符合信用修复条件的被执行人各项激励措施,提高联合激励的实际效果。
二、系统平台信息化创新情况
执行联动主要存在4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数据共享难。被执行人的身份财产信息分散,各方查证信息不对称,无法全面评判其行为特征、履行能力等。二是多跨协同差。执行过程中查人、找物、惩戒等各程序环节协同联动不足、效果不理想。三是处置效率低。财产处置通常由多部门参与,且一般为时间线性流程,若一个环节出问题,就会导致整个财产处置程序处于停滞状态。四是惩戒不精准。信息孤岛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导致对失信被执行人的惩戒未能形成部门合力、精准打击。
“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应用场景的特点:一是实现协助事项办理的流程再造。原先执行人员办理执行事务需要在各协助单位之间“来回跑”“反复跑”,耗时耗力,而该应用场景通过执行事务线上办理,不仅将“人员线下跑”变为“数据线上跑”,而且可以一键并行发起多个协助事项,办事效率呈“几何式”倍增,绝大部分事项可以一日办结。二是实现协助事项办理的机制优化。原先线下的执行协作联动机制,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存在规范不足、监督乏力的问题,该应用场景的“全程留痕”“实时可控”“智能监管”特点,大大提高了执行联动的规范化水平和实际效果。三是实现应用场景功能的多向拓展。传统意义的执行协作联动机制,主要针对其他单位对法院的“单向协助”,而该应用场景不仅能实现“单向协助”,而且可以实现各单位之间的“双向”“多向”协作,功能更加全面。四是实现法院内部组织架构重塑与诉讼制度变革。原先执行工作实行“一人包案到底”“串联式办案”,办案效率低,过程不透明。通过该应用场景,进一步加强执行指挥中心实体化运作,推进“分段集约化办案”“并联式办案”,将法院内部组织架构进行重新调整,对传统办案流程进行改造,执行工作整体质效进一步提升。
三、系统平台建设进展与成效
8月13日,该应用场景上线试运行;8月17日,区委政法委牵头召开“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应用场景运行推进会,37家职能部门参加会议,商讨《“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平台运行实施方案(实行)》,部分单位提出了修改意见;8月20日,区法院举办“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应用场景启动仪式,该应用场景正式上线运行;8月30日,区委依法治区委员会办公室正式出台《“综合治理执行难E键联办”平台运行实施方案(实行)》,明确了区委政法委、区法院及各协同单位的职责,确定了协助事项及完成时限。9月30日,区委政法委召开金融机构协调会,明确了各金融机构作为协同单位,要加强与上级部门的沟通,积极落实,确保项目顺利推进。11月2日,奉化法院被省高院确定为执行“一件事”第二批子场景应用项目(综合治理执行难)试点法院。截止11月10日,通过该应用场景办结各类协助事项516件,绝大多数协助事项在1日内办结,期限内办结率100%,大大提高了执行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