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热议数字技术:数据变成新型资产,5G打造“零距离社会”
11月26日,在世界5G大会的“数字经济与可持续发展”论坛上,多名专家探讨了数字技术带来的全新生活方式。
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郭毅可提出5G等技术将带来“零距离社会”。今年疫情催生了“宅经济”,借助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人们普遍开始远程办公、在线上课、无接触取快递、外卖等。“疫情最终会结束,但这种生活方式或许会成为趋势。”郭毅可说。
他提出数字社会的三大特征:在线办公,智能系统和人机共生。“养机器狗,随时办公,在家听AI交响乐,5G使这些全新生活方式成为可能。”郭毅可表示。
据悉,今年上半年受疫情影响,我国GDP下降1.6%,但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增加值同比增长14.5%。
论坛上,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社会数据研究中心主任许宪春表示,据测算,2008-2017年,我国数字经济增加值年均增长14.4%,明显高于同期的GDP年均增速。
谈到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党委书记陈煜波则说,数据资源是最大优势。“我国前瞻性的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市场优势和人口红利转化成了数据红利。”陈煜波表示,以前在反复打磨后推出一个产品,却未必符合市场需求。如今推出的以手机客户端为代表的数字产品,可以将下载量、目标用户甚至用户“差评”都结合起来,再不断优化自身。
论坛上,许宪春具体分析了数据资源给千行百业带来的改变。在智能制造方面,海尔、美的等家电企业搭建了以用户需求为驱动的产品制造体系,可提供产品个性化服务;在生产线上,安装数以千计的小型传感器,来探测温度、压力、热能、振动和噪声,从而帮助企业设备分析,提高生产效率;在智能种植方面,可对农作物生长情况进行实时跟踪和产量预测;在智能养殖方面,通过可穿戴设备及摄像头等收集畜禽产品数据,可判断其健康状况、位置信息;在数字政府上,通过建设信息化平台,达到管理精细化和信息共享化。
许宪春特别提到,数据已成为有别于传统资产的新型资产。对许多新经济企业来说,数据资产在生产经营和管理决策中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